玉米倒伏的防治及補救措施
日期:2022-07-11 09:47:20
玉米倒伏現象在農業生產中普遍存在,不僅影響著玉米的產量,而且還影響玉米收獲,尤其是機械化收獲。玉米倒伏是由外界因素引發的農作物莖稈從自然直立狀態到永久錯位的現象,它分為玉米莖稈傾斜或折斷,包括根倒、莖倒和莖折斷。近年來,由于玉米種植密度的增加以及不利氣候因素的增多,倒伏已經成為限制玉米高產穩產的制約因素。為更好地確保玉米的產量以及品質不受影響,減少損失,應針對引發玉米倒伏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從而控制玉米倒伏面積,實現玉米的穩產及高產。為此,筆者總結了引起玉米倒伏的具體原因,提出防止玉米倒伏的措施及玉米倒伏后的補救措施。
一、引起玉米倒伏的具體原因
1.品種選擇不當。不同玉米品種在根系發達程度、穗位高度、莖稈強韌度與弱度、植株高度等方面存在差異,使得抗倒伏能力不同。一般只有玉米韌性強、莖稈粗壯以及植株根系發達、穗位較低、株高較矮的品種才具有很強的抗倒伏能力。有些玉米植株的品種就是植株高大且莖稈細長,這種玉米植株的“底盤”不穩,非常容易發生倒伏,所以在選擇玉米品種時,應選擇能夠抗倒伏的品種進行種植。同時,即使同一品種在不同的地域氣候與土壤條件下也會出現變化,因此在選擇玉米品種時,要根據當地環境選擇優良品種。
2.施肥不當。如果施肥配料不當,就會導致玉米在幼苗時期出現營養過剩或營養不良,甚至引發倒伏現象。施肥時,氮肥和鉀肥應適度施用。如果氮元素含量高、鉀元素含量少,就會造成玉米營養失去平衡,導致玉米生長過于快速。此時植株比平常植株高大,莖稈也比一般的莖稈更細、更長,且根部組織強度弱,在遇到大風或暴雨時,就容易發生玉米倒伏的現象。還有一種情況是,施肥時肥料距離玉米的根部非常近,極易將玉米的根部燒斷,或施肥時肥料只浮于地表,不能進入地下,植株的根部吸收不到營養而導致根部營養不良。
3.種植密度不合理。種植密度太大會使田間群體變得非常多,植株不能很好地生長,間距過小,導致植株和植株之間產生爭奪養分肥料的現象,其莖稈或根部都沒有得到很好生長,一遇到大風等自然災害就會發生倒伏現象,最終影響玉米產量。
4.病蟲害。引起玉米倒伏病蟲害主要有兩種:一是莖腐病菌,莖腐病菌對玉米自身的結構以及耐受能力產生一定的影響,導致植株莖稈羸弱,易出現倒伏現象;二是玉米螟,該害蟲在幼年時期就會不斷啃食玉米莖稈和葉子,導致整個植株莖稈懸空,從而失去抵抗大風和暴雨的能力,極易發生倒伏。
5.自然災害。除玉米本身的可控制因素外,導致玉米倒伏現象的還有一點不可抗力的因素就是自然災害的發生。遇到大風或者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都有可能導致玉米發生倒伏。
二、防止玉米倒伏的措施
1.種植優良品種。玉米品種選擇不能一味注重產量,還要考慮到當地的土壤、氣候等環境問題,在易產生倒伏現象的地方選擇抗倒伏的玉米品種。目前市面上常見抗倒伏的品種有彩甜糯三號、中科香甜糯918、黑甜糯28、鄭單14號、鄭單17號、安玉8號等。
2.合理施肥和灌溉。田間施肥的重點是施肥配比合理。如玉米壯豐靈水劑的主要成分就是乙烯和蕓苔素內酯。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與水的配比,嚴格按照25毫升玉米壯豐靈水劑對水850毫升的比例配制,而且施肥時一定不能全部噴灑,只噴灑玉米葉面即可。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施肥,盡量選擇在下午施肥。如果施肥后6個小時內下雨,必須重新補施,此時的施肥量是晴朗天氣時的50%。在施鉀肥時,盡量在玉米出苗后施;不僅要施化學肥,還要施農家肥,相較于化學肥料,農家肥更加安全無副作用。施肥時,應考慮當地土壤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因地施肥。植株根部不可施過多的肥料,通常距離植株根部約7厘米,防止植株被燒死。不僅施肥要合理,灌溉也要合理。在灌溉時候要考慮天氣因素,遇到雨水多的季節少澆水,遇到干旱的季節多澆水,且澆水時間不宜過長,防止玉米植株的根部長時間泡水而導致其壞死。
3.合理種植密度。玉米抽雄后生長高度達到飽和狀態,即玉米莖稈長度不會再發生任何變化,但此時莖稈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相對來說還是較弱,較容易發生倒伏現象。應嚴格按照所選擇品種的種植說明書進行合理種植,不能隨意增大或降低其種植密度;種植密度過高,會導致田間玉米植株相互遮擋陽光,通風性較差,影響玉米產量。所以,調整種植距離,保證其能夠通風向陽,這樣才能為玉米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有效避免其發生倒伏現象。
4.及時防治病蟲害。從播種一直到玉米成熟,病蟲害對玉米影響十分嚴重,如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等,在剛發病時是最佳的控制時期,此時只需要向玉米植株噴灑相應防治藥劑即可有效防治病蟲害。在植株發生病蟲為害的初期,可噴施50%敵菌靈500倍液或75%百菌清300倍液,每7天噴灑1次,連續噴施2~3次。
5.人工去雄。人工去雄是一項雜交技術,能有效降低玉米植株高度。實施起來相對較麻煩,需要手工操作。玉米植株每3行選擇1行進行人工授粉,以此降低玉米發生倒伏的概率。
三、玉米倒伏后的補救措施
1.葉面噴肥、補充營養。玉米倒伏后,應第一時間噴灑速效葉面肥以填補營養。可在天氣晴朗時,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加尿素,每周1次,連續噴施2~3次,以促使玉米盡快成熟。
2.補肥。倒伏后的玉米因為光合作用減弱,生理機能擾亂,會對其生長發育產生極大影響。對于只追1次肥的田塊,可重新追肥。如首次追肥沒有施用磷、鉀肥,應以磷、鉀肥為核心,施氯化鉀與磷酸二銨各5千克/畝,首次追肥已經施加磷、鉀肥的,應根據倒伏程度,施尿素10千克/畝,以利于提升玉米產量。
3.病蟲害防治。玉米倒伏后更易出現病蟲害,如受到莖腐病、小斑病、大斑病以及玉米螟的為害,需要在第一時間藥物防治。可噴施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隔1周再噴1次。要實時追肥促進玉米及時恢復和生長,一般噴施0.2%~0.3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追施尿素5~10千克/畝。
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