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體化提單產 | 河西灌區制種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
日期:2025-06-18 09:39:38
一、技術概述
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地膜覆蓋、水肥一體化融為一體的農業新技術,是當前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最佳技術。水肥一體化可借助壓力灌溉系統(或地形自然落差),將可溶性固體肥料或液體肥料,按土壤養分含量及作物種類的需肥規律和特點,與灌溉水一起配兌成肥液,通過可控管道系統供水、供肥,把水分、養分定時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給作物,適時適量地滿足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該技術適宜在地勢平坦、灌溉條件好、以輕壤和沙壤為主、結構良好、土壤疏松、通透性好等適合大面積種植制種玉米的地區應用。制種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的產量可達600千克/畝以上,較常規種植的增產效果一般在10%至20%及以上。
二、整地播種與管道鋪設
(一)精細整地
機械深松整地,深度必須達到25厘米至30厘米,徹底打破犁底層,做到“上虛下實無根茬、地面平整無坷垃”,為覆膜、播種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整地前可用芽前除草劑(乙草胺、二甲戊靈)均勻噴灑土壤表面,噴后立即用圓盤耙等進行耙地混土,形成藥土層,封閉土壤,達到滅草效果。
(二)適期播種
制種玉米的播種期為4月中旬至下旬,一般采用人工精密播種,播種深度以5厘米至7厘米為宜。
父母本行比,主要根據父母本特性確定,一般為(1:4)~(1:8),不論父本或母本,每穴必須保證有2~3粒具有發芽能力的種子。父母本錯期非常嚴格,不同組合,錯期不同,第一期父本在母本播后開始播種(或根據生長指標確定),第二期父本在第一期父本播后播種,每一期父本必須在1~2天內播完。
(三)管道鋪設
滴灌網絡建設,采用覆膜滴灌一體機,一次性完成鋪帶、覆膜。可采用貼片式滴灌帶或迷宮式滴灌帶,鋪設時應注意貼片面或迷宮面向上,其中滴頭間距15~30厘米,沙質土壤、高密度種植的地塊滴頭間距要適當縮小,黏質土壤、種植密度小的地塊可適當加大;滴頭出水量2~3升/時,滴灌帶鋪設長度以60~70米為宜。滴灌帶會熱脹冷縮,一般收縮率在1.5%~2%,所以要特別注意鋪設過程中在兩端留出1.5~2.0米的富余。可根據地塊實際形狀安排播種走向。
(四)科學增密(播種行距)
制種玉米父母本行距一般保持一致,為40~60厘米,母本株距為20~30厘米,父本可略寬于母本。
三、水肥管理
(一)施肥
根據當地土壤肥力和前三年產量情況確定目標產量,再根據目標產量確定施肥量。若每畝目標產量600千克,基肥推薦每畝施入N、P2O5、K2O分別為6~8千克、2~4千克、3~5千克,可施用N?P2O5?K2O配比為25~10~16的復合肥40千克左右。玉米是需硫元素較多的作物,中性至堿性土壤上選擇施用硫酸銨,可兼顧玉米的氮素和硫素。
玉米苗期每畝追施N、P2O5、K2O分別為3~5千克、0.5~1.5千克、1~2千克;穗期每畝追施N、P2O5、K2O分別為5~7千克、1.5~2.5千克、8~10千克;花粒期每畝追施N、P2O5、K2O分別為2~3千克、2~3千克、3~5千克。玉米對鋅肥非常敏感,常用鋅肥有硫酸鋅和氯化鋅,可作基肥施用,也可葉面噴施,苗期和拔節期噴施效果最佳。
滴灌肥料需選擇滴灌專用肥或水溶性復合肥。
(二)灌溉
制種玉米滴灌條件下全生育期內每畝總灌水量為280~350米3。其中播種至出苗期為25~30米3,出苗期至拔節期較少,為65~80米3;拔節至抽穗期為130~150米3,灌漿至蠟熟期需嚴格控制灌水量,應根據土壤水分狀況適時適量灌溉,避免過多或過少,灌水量為75~90米3。灌水量可依據各地土壤質地、玉米長勢等適當調整。
四、化學調控
可利用無人機或高稈作物噴藥機噴施化控劑,控制植株和穗位高度,增加莖稈強度,防止倒伏。噴施時要嚴格按照產品使用說明書要求噴施,防止噴施過量,造成減產。
五、其他配套措施
(一)人工去雄
母本人工去雄是玉米雜交制種過程中確保種子純度的核心環節,其技術要求高、時效性強,需科學規劃與精準執行。操作時,應嚴格把握抽雄期這一關鍵窗口,選擇雄穗剛抽出頂葉且尚未散粉的時機(通常以雄穗外露1/3為標志),每日清晨至上午9時前集中完成去雄作業,避開高溫時段以降低植株應激風險。去雄手法需規范,操作者需徒手沿45度斜向快速拔除雄穗,確保穗軸無殘留且不損傷頂葉與莖稈,做到“去雄不見雄”。作業流程需覆蓋全田,采取“逐行檢查、循環推進”策略,連續3~5天高強度巡查,確保去雄率達100%,杜絕漏抽植株導致的自交風險。
(二)病蟲害防治
制種玉米病蟲害防治需圍繞親本特性與生產流程精準施策,重點防控絲黑穗病、瘤黑粉病、穗腐病及玉米螟、蚜蟲、紅蜘蛛等。播種前嚴格實施隔離區規劃,選用雙親包衣種子(如精甲?咯菌腈防治絲黑穗病,噻蟲嗪預防蚜蟲),結合深翻土壤撒施噻唑膦顆粒劑防控地下害蟲。苗期至拔節期加強巡查,發現瘤黑粉病病瘤立即摘除深埋,并噴施戊唑醇或苯醚甲環唑阻斷病源擴散;大喇叭口期同步防控病害與蟲害,用氯蟲苯甲酰胺灌心防治玉米螟,配合吡唑醚菌酯預防葉斑病,干旱年份增設阿維菌素噴霧抑制紅蜘蛛繁殖。抽雄散粉前是關鍵防控窗口,需及時剪除病雄穗,采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控制蚜蟲基數,并噴施嘧菌酯?咪鮮胺預防穗腐病。授粉后至成熟期避免使用高殘留藥劑,可通過懸掛誘蟲燈捕殺遷飛害蟲,田間保持通風透光,及時去雜去劣。收獲后徹底焚燒病株殘體,實行三年以上輪作,結合生物防治與低毒化學藥劑實現安全制種。
(三)草害防除
制種玉米雜草防除需結合農藝措施與化學防控,重點防除馬唐、稗草、狗尾草等惡性雜草。播種前嚴格設置隔離區,整地時畝施33%二甲戊靈乳油150毫升封閉除草,深翻土壤25厘米以上滅活草籽。苗期3~5葉期選用“煙嘧磺隆+硝磺草酮”復配劑定向噴霧,避開玉米心葉防藥害;同步中耕培土機械除草,人工拔除壟間大草。拔節期結合去雜作業清除田間殘留雜草,減少養分競爭。抽雄前10天重點清理隔離帶及田邊稗草,阻斷草籽傳播。授粉后采用淺中耕切斷淺層雜草根系,抑制后期草籽萌發。
(四)適時收獲及貯藏
在玉米收獲前,應將鋪設的滴灌設施用人工或機械的方式順壟回收,排除管內積水。適時判斷玉米收獲時機,玉米成熟期籽粒含水量降至30%左右,表明籽粒已經成熟。玉米成熟后,適當推遲收獲,可以顯著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甘肅地區制種玉米普遍采用人工收獲,收獲的玉米穗應及時進行晾曬或烘干,使玉米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再進行脫粒包衣貯藏。
六、應用案例
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作為國家級玉米制種核心區,近年來以水肥一體化技術為核心進行全面推廣,在22.8萬畝制種基地鋪設滴灌帶,將水肥直接輸送至作物根部,實現按需精準供給。與傳統漫灌相比,畝均年用水量從400米3降至320米3,節水20%,化肥用量減少15%。同時配合耐密植品種,單產提高10%~20%,高產田突破800千克/畝。
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