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工程”筑牢沃野糧倉——黑龍江省望奎縣打造高標準農田紀實
日期:2025-07-18 09:16:42
盛夏時節,走進黑龍江省望奎縣衛星鎮水二村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平坦的機耕路在蒼翠的田野間蜿蜒,茁壯的玉米正在盡情地汲取地頭的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輸送的養分。這個項目區實施高標準農田3.58萬畝,包括土地平整、渠道襯砌、水肥一體化、機耕路等建設內容,將過去的低產田建成了高產田。
望奎縣地處黑龍江省綏化市寒地黑土核心地帶,也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2019年以來,望奎縣累計投入資金25.8億元,實施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面積141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52%。
為了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質量和效果,望奎縣堅持嚴字當頭,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將高標準農田打造成經得起檢驗的“良心工程”,在黑土地上筑穩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堅實“糧倉”根基。
設計好——確保每一寸良田的改造方案都“接地氣、順民意、合標準”
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是龍頭,設計是根基。
望奎縣地處松嫩平原與小興安嶺過渡帶,地形復雜。如何保證高標準農田設計的科學性、實用性?
“我們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上嚴格落實‘實地踏查、群眾參與、部門會商、專家論證’制度,讓設計方案‘接地氣、順民意、合標準’。”望奎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服務中心主任張偉成說。
深入調研,問需于民。圍繞旱能澆、澇能排、機能耕、產能增的建設目標,望奎縣農業農村部門牽頭,組織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實地調查研究,因區制宜,廣泛聽取當地干群的意見和建議,按需施策,統籌規劃,最大限度滿足當地需求,確保規劃設計最大程度契合當地農業生產實際需求和農民期盼。
部門聯動,專業協同。強化跨部門協同機制,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環保、水務、交通、電業等部門密切溝通,提供專業意見和指導,確保設計與各部門的規劃相銜接、相協調。
專家引領,確保規范。望奎縣強化專家論證和技術審查,嚴格執行《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黑龍江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技術規范(試行)》,科學設計田塊整治、灌排、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輸配電和地力提升等工程措施,確保設計既具前瞻性、科學性,更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這種設計原則在望奎縣衛星鎮水二村高標準農田建設地塊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水二村是望奎縣中部漫川漫崗區的旱田典型示范區。這里規劃排水溝清淤19公里,將灌排工程、路網等配套銜接,形成從水源到田間完整的灌排工程體系。
“設計之初,我們就確定了以田塊整治和水肥一體化為重點,與科技示范園區緊密融合,把良種良法、病蟲防控和水肥一體化等先進要素植入項目建設中,提高耕地地力、農業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打造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較高的示范區。”張偉成說。
建設好——“一個專班、一套方案、一張圖紙、一體推進”
工程質量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生命線,“高標準”的實現,源于對細節的極致把控。
“建立從項目規劃儲備到管護利用的全過程質量管控體系,從關鍵部位到每道工序,始終強調一個‘嚴’字,從嚴從實從細無死角監管,用事實說話,用質量檢驗成效,全域打造精品工程。”望奎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于海軍說。
望奎縣堅持模式創新,構建全鏈條管控體系。緊盯項目招投標、施工、監理等關鍵環節,探索“四五六七”的管理模式,即管控好資金、質量、進度、管護“四大核心要素”,設立紀檢監察組、審計監督組、資金監管組、工程管理組和綜合協調組“五個專項工作組”,把牢設計關、原料進場關、監理關、質量關、資金使用關和驗收關“六個關口”,強化省、市、縣、鄉、村、戶、媒體“七方監督”。
“高標準農田建設期間,我們選派村民代表幾乎每天都在現場監督,全程參與建設過程。”望奎縣東郊鎮正白前二村黨總支書記趙子玉說。
為了保證建設質量,望奎縣嚴格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標制和監理制,建立質量管理、內部控制、監理管理制度,實現推進項目規范化、科學化和制度化。壓實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的責任,嚴把施工五大員和監理履職關,落實每村一名監理員駐場旁站制度,要求施工單位嚴格按照高標準農田技術規范、設計圖紙和技術要求施工,不得隨意改變圖紙設計,不準降低標準,確保建設質量的一致性。
“每一條路、每一條溝都建檔立卡,留有影像資料。每公里生產路取橫縱面6個點,檢查寬度、厚度和壓實度,嚴格要求山皮石粒徑和含土量,堅決杜絕不合格原材料進場。”望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劉文學說。
針對增發國債項目面積大、區域分散、專業人員少、監管難度大的實際情況,望奎縣抽調精干力量,160余名監管人員直插一線。除紀檢、審計、資金和協調組外,從部門和鄉鎮抽調人員組成8個工程管理組分區劃片,駐守一線、嚴看死守、全程管理、實地督導。鄉村全程參與選址、設計、實施、驗收和管護,選派60名村民代表協助監督工程質量和進度,村民代表前期有設計踏查的基礎,手中有設計圖紙,清楚每一條路、每一條溝的標準和質量要求,實現項目建設安全可控、質量過硬、進度達標。縣審計局聘請8家審計公司進行全程結算審核,監理單位派40名監理員駐場監督,實行全過程質量監督。
管理好——“縣負總責、部門協調、鄉級監管、村級主體”的長效管護機制
如何讓高標準農田長久發揮“旱澇保收、高產穩產”效益?關鍵在于破解“重建輕管”難題。
在蓮花鎮信六村,田間道路通達順暢、移交的工程設施完好。
“為了管護好這些設施,我們村成立了管護小組,制定了工程管護和使用制度,每個屯指派責任心強、熟悉本屯工程設施現狀的村民代表擔任管護員,分別負責井電、路、橋涵等設施管護,定期巡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維修。”信六村黨總支書記包春光說。
農戶是高標準農田的最終受益者,望奎縣提升農戶“主人翁”意識和參與管護的積極性,實現“全民參與”,每一口井、每一條路都有專人管護。實現了“要我管”為“我要管”,確保項目良性運行、長久發揮效益。
為明確職責,規范建后管護工作,望奎縣制定出臺《望奎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建后管護辦法》。縣級層面,縣農業農村局作為業務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和監督指導;鄉級層面,鄉鎮政府承擔主體責任,負責管護工作的落實;村級層面,村委會作為管理維護的主體,具體負責工程設施的日常巡查、問題上報和養護管理。
管護需要資金,這是高標準農田設施管護的最大難題。錢從哪里來?看望奎縣如何破解。
“我們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服務中心設立管護專戶,將農業執法罰沒收入和相關預算經費納入專戶管理,形成一個管護‘資金池’。鄉鎮根據實際需要,向專戶提報申請,經確認后撥付維修經費,由鄉村負責組織實施。”張偉成介紹。
不但如此,望奎縣還引入保險公司,探索高標準農田“保險+建設+管護”全環節綜合服務模式,保障設施損毀、工程質量缺陷、附加第三者保險等風險問題,實現建設及后期損毀的風險兜底,解決管護經費不足、維修不及時等難題。
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