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之“禾”譜新篇——與上合組織國家持續共享創新成果
日期:2025-09-04 09:19:30
在烏茲別克斯坦錫爾河州,來自中國陜西的優質青砧蘋果種苗已掛果枝頭;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田間,中巴合作選育的雜交油菜品種已成為當地食用油市場的重要補充;西安國際港站,哈薩克斯坦的優質小麥搭乘中歐班列直抵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這些場景正是上合組織框架下農業領域合作的生動注腳。
農業,始終是上合組織推動減貧與可持續發展最“實在”的合作抓手。2019年,中方提出設立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的倡議,得到各成員國積極響應。2020年10月,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以下簡稱“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在陜西楊凌正式揭牌。六年來,依托上合組織農業基地等平臺,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持續分享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推動糧食安全與綠色農業,拓展農業經貿往來渠道,共同繪就了區域農業合作的全新圖景。
科技輸出 中國“智慧”扎根異國
近日,在俄羅斯的一個農場,農場農藝師葉戈爾掏出手機拍下了油菜的最新長勢,并向千里之外的中國專家馬永清發送了一條消息,翻譯過來是:“你們的種子在這里很幸福。”這條帶著田間氣息的反饋,讓馬永清對于油菜品種的試驗推廣更加充滿信心。
時間倒回今年5月,馬永清所在的楊凌現代農業國際合作集團精心挑選8個油菜品種,在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開展試種。兩個月后,馬永清與技術團隊在哈薩克斯坦北哈薩克斯坦州實地測定顯示:所有品種葉綠素含量均超對照組,最高增幅達12.9%,這一數據印證了中國品種在異國土壤中的優異適應性,更高的光合效率為增產帶來希望。
在位于烏茲別克斯坦錫爾河州的上合組織農業基地中烏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來自陜西銅川的6000株果苗成功“安家”,并已經掛果。當地果農驚嘆,“中國種苗不僅耐旱,還能掛果快,還更好養。”除了種苗,陜西照金咸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還為當地引入了無支架矮化密植栽培模式,這一模式能讓果園產量更高、管理更易、用工更少。
在白俄羅斯,中白雙方聯合選育的小麥新品種,已進入當地小麥品種適應性評價程序;在吉爾吉斯斯坦,中國團隊推廣的蘋果栽培技術實現了畝均增產300公斤;在哈薩克斯坦中哈畜牧科技示范園內,奶牛的年均產奶量從4500公斤提升至5600公斤……
可以看到,以科技為媒,來自中國的農業“智慧”正助力上合之“禾”茁壯成長。近年來,上合組織農業基地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在中國以外其他上合組織國家建立的11個農業科技示范園,推廣蘋果矮砧密植、農業節水、鹽堿地治理等多項技術,開展小麥、玉米、大豆等13大類115個優良品種的試驗示范,農業技術輻射面積超3000萬畝。
“授人以漁” 培育內生發展動力
前不久,巴基斯坦學員沙赫·澤布在微信群里分享了一張工作照:他站在講臺上,身后投影儀正播放著中國培訓期間拍攝的田間實操畫面,并配文:“我把在中國學到的技術,傳授給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的農業專家們。”
這位首批來華參加巴基斯坦農業“千人計劃”培訓項目的學員,在陜西農林職業技術大學完成了為期三個月的深度研修。從高效灌溉系統設計到種子生產加工全流程,從實驗室操作到田間實訓,再到企業跟崗實踐,系統化的培訓體系讓292名首批學員帶著滿滿收獲歸國,成為撒播現代農業技術的“種子選手”,而像他這樣的學員還有很多……
數據顯示,自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建設以來,先后實施農業技術培訓80多期,上合組織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2700多名農業官員、技術人員到基地參加培訓。圍繞旱作農業、生態環境治理等,上合組織農業基地面向上合組織國家開展遠程技術講座50多期,5.1萬人次在線參與學習。
一節節“上合課堂”的開課,讓中國農業技術漂洋過海在上合組織國家落地生根。
不僅如此,目前上合組織農業基地還形成了以扶貧專項培訓、農業技術援外培訓、留學生培養和設立海外分校等培養方式為支撐,集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推廣服務于一體的國際人才教育培養格局。
據陜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兼)武文罡介紹,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已與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共建4個聯合實驗室,圍繞旱區農業、作物綠色生產、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等領域,開展農業科技合作和關鍵技術協同攻關,并在上合組織國家設立20個實訓基地,系統展示基地農業科技成果,組織當地學員開展實訓實操。
這種“授人以漁”、協同創新的模式,正不斷為上合組織國家的農業發展注入內生動力。
深化合作 激活區域經貿活力
今年5月,上合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召開,與會嘉賓探訪陜西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深入了解中國農業科技助力減貧的具體實踐。
6月,來自尼日利亞等16個國家的駐華外交官先后參觀上合組織現代農業交流中心、上合組織農業基地五周年成果展區,探尋中國農業新質生產力。
一場場國際交流活動凝聚著“上合大家庭”深化農業合作的合力。同時,伴隨上合組織成員國農業合作的深入,區域間農產品貿易潛力不斷釋放,農業貿易的廣度與寬度都有所擴大。
在2024年楊凌農高會上合組織國家農業專題展中,首次實現26個上合組織國家全部參展參會。即將到來的第三十二屆楊凌農高會依舊計劃在烏茲別克斯坦等上合組織國家設立農高會境外展區,舉辦第三屆中亞陜西蘋果節,推動更多特色農產品、農業技術及農機裝備等“走出去”。
在推進農業經貿拓展的過程中,不少企業作為交流的排頭兵,實現了從種植到加工再到銷售的全環節經營,深度參與雙多邊農業產業合作。陜西愛菊糧油集團在哈薩克斯坦北哈州建設的糧油科技示范園,實行“政府+銀行+企業+農場主+高校”新型訂單農業合作模式,指導當地農場主定量化生產種植,實現了從種子研發、糧油作物種植、生產管理、產品收購及存儲全環節經營,“訂單農業”種植面積達150萬畝,累計收購油料、小麥等近40萬噸,直接和間接帶動當地就業1000多人。
高效務實的交流合作帶來了不斷攀升的貿易數據:今年前7個月,中國對上合組織國家農業機械出口增長47.8%,農藥制劑出口增長30.3%,自成員國進口農產品增幅達6.2%。這些數字背后,一個以上合組織成員國為基礎的龐大消費市場正在形成,上合組織區域農業經貿往來迸發出強勁活力。
去年7月,中國正式接任上海合作組織2024至2025年輪值主席國。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中國引領上合組織高效行動,建設了豐富多元的合作載體,搭建了密切務實的交流渠道,通過加強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機制,釋放農業貿易發展潛能等多種途徑,推動農業領域合作走深走實。
無論是科技示范的種子、人才培訓的課堂,還是減貧論壇的共識,中國始終以務實行動踐行區域合作使命,相信在2025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召開后,帶著上合之“禾”的友誼之種將繼續跨越山海,在上合組織廣袤的田野上扎根生長。
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